1959年深秋的夜晚,中南海菊香书屋的灯光亮得晃眼。
毛泽东手里的烟卷快要烧到指尖,周恩来在屋里来回踱步,彭德怀盯着桌上那份体检报告,拳头攥得发白。
三个人谁都不说话,空气沉得能拧出水来。
最后毛主席掐灭了烟,声音沙哑地说:“让陈赓同志退下来。”这句话像块石头砸在每个人心上。
他们都知道,要让这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汉子离开岗位,比从他身上剜块肉还难。
陈赓这个人呐,可是个传奇角色。
黄埔一期毕业的老资格,当年还救过蒋介石的命,可偏偏铁了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。
从北伐打到抗战,再从解放战争打到朝鲜战场,这位老兄从来都是冲在最前头。
别看他平时乐呵呵的,一副好说话的模样,可要是倔劲儿上来了,九头牛都拉不回来。
1952年那会儿,朝鲜战场正打得火热,他突然被紧急召回国。
一进中南海,毛主席就指着地图上的哈尔滨对他说:“老蒋有个黄埔军校,咱们也得搞个自己的‘军工黄埔’!美国人飞机在天上飞,咱们连个像样的雷达都没有,这亏可不能一直吃下去。”
陈赓一听就来劲了,拍着胸脯保证:“主席放心,保证完成任务!”可这任务哪是那么容易的?
那时的哈尔滨南岗区还是一片荒地,冬天冷得能冻掉耳朵。
他这位开国大将,愣是蹲在工地上和工人们一起啃冻馒头,睡工棚。
从图纸设计到水泥标号,事事都要亲自过问。
苏联专家巴托夫后来回忆说,有次陈赓检查混凝土配比时突然脸色煞白,满头虚汗,整个人靠在墙上喘不过气。
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,他摆摆手说:“等等,数据还没看完呢……”
这位老兄为了挖人才可是什么招都使上了。
听说弹道专家沈元在颐和园划船度假,他拿着聘书就追到湖边,二话不说跳上船就去堵人。
沈教授被这阵仗吓一跳,陈赓却哈哈大笑:“我这是跟您学打仗呢,讲究个兵贵神速!”就凭着这股子劲儿,哈军工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。
到1957年建校五周年时,已经建起了67个实验室、5个飞机洞库,还培养出新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人才。
可是谁也不知道,这位看起来精神抖擞的院长,身体早就亮起了红灯。
1954年他在工地上突发心梗,这是第一次警告。
1957年看电影时他又倒下了,医生诊断书上写着的术语一个比一个吓人:冠状动脉硬化、心室肥大、心肌严重缺血。
要换作别人早就躺平了,可他躺在病床上还在跟医生逗乐子:“马克思嫌我图纸画得太慢,让我回来加班呢!”其实他背地里给组织写了一份可能是史上最短的请战书,就七个字:“躺着等死更难受。”
毛主席他们看到体检报告时,心里跟明镜似的。
要让这头倔驴主动休息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可是眼看着战友的身体一天天垮下去,他们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。
1960年春天,哈军工第一批导弹工程系的毕业生要奔赴戈壁滩了。
那时陈赓已经病得下不了床,医生严令他必须卧床休息。
可他偏不听,硬是让人用担架抬着去了火车站。
那天哈尔滨刮着大风,学生们排着队从他担架前走过。
他强撑着和每个人握手,脸上挂着笑,却没人知道他正靠着每天打吗啡来止痛。
来年三月,这位闲不住的将军还是走了。
消息传来时,聂荣臻一拳砸在办公桌上,墨水瓶震翻在地。
刘伯承摸着盲文笔记本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。
彭德怀把自己关在书房里,一整天没出来。
他们曾经约好等台湾解放了,要一起去哈尔滨看看陈赓建的那个“军工黄埔”。
这个约定,终究是没法实现了。
陈赓这个名字可能不像有些将领那么家喻户晓,可他培养的那些学生后来都成了“两弹一星”的骨干力量。
他临终前写下的“现代战争”四个字,如今还安静地躺在档案馆里,墨迹虽然有些晕开,却仿佛还在诉说着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。
毛主席他们当年做的那个决定,说到底就是一句话: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
虽然青山终究还是留不住,可他点起的那些火种,早已燎原。
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,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。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。
东南配资-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-加杠杆最安全的证券公司-个人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