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钓鱼的头号敌人:风向的捉弄
在炎热的夏季,钓鱼时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风向的变幻。风一旦变,鱼口立刻断掉,钓鱼的乐趣瞬间消失。前几天,我和老陈去了水库,早上的东风轻轻吹拂,没过多久,我们连钓了三条鲤鱼,心情愉快得很。可是,中午时分,南风突然来袭,水面开始剧烈晃动,浮漂竟然好像被施了魔法,一动不动。老陈一脸无奈,把钓竿狠狠杵进地里,说:“得了,南风来了,鱼都休息了。”
为什么南风天鱼不爱咬钩?我们不妨从水情谈起。南风被称为“热风”,它吹来时带着炎热的气息,直接导致水温急剧升高。随着水温的上升,水中的溶氧量下降,鱼儿仿佛被抽走了气力,它们漂浮在水面上喘气,根本没有力气再往水底游去觅食。更糟糕的是,南风还会搅动水面,形成波浪翻滚的状态,鱼儿不再悠闲地觅食,而是不得不费劲地保持平衡,哪里还顾得上饵料?
展开剩余70%不仅如此,南风还会影响水中的“营养圈”。平常鱼群聚集的水草丰富区或水深水浅交界处是它们的“食堂”,但一旦南风刮来,这些地方的营养物质会被吹得四处流散,鱼儿难以定位食物的位置,结果干脆放弃觅食,索性不再浪费体力。在上次钓鱼时,我在一个河湾守了两个小时,仅钓到一条小餐条,后来查看天气预报才发现那时正刮着南风。
上周六,我约了老张去野河钓鲫鱼,出发前查看天气,西南风2级,看似不算太强,心想着应该没问题。到了河边,我们打窝、调漂,准备了半个小时,下竿后,整整六个小时的等待,浮漂动了两下,连条小鲫鱼都没有钓到。老张坐在岸边不满地抱怨:“真怪,西风刮得,鱼儿集体罢工了吗?”
西风对钓鱼的影响更为深远,首先是气压的变化。夏天气压本就偏低,而西风一刮,气压忽高忽低,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剧烈波动。鱼对气压变化极其敏感,当气压不稳定时,它们的鱼鳔会感到不适,鱼群有的浮在水面,有的深潜入水底,完全没有食欲。
其次是水色问题。西风稍强,就会搅动底层的泥沙,水面变得浑浊,像是冲了咖啡的米汤一般。鲫鱼和鲤鱼等需要依靠视觉来寻找食物,但在浑水中,它们根本看不清楚饵料在哪里,哪怕是香味传来,鱼也只能在接近时才能嗅到,可钩上有倒刺,一碰就跑,怎么可能再咬饵?
另外,西风是干风,吹过时会加速水面水分的蒸发,导致水表层温度快速下降,而底层水温却保持较高,这种温差对鱼来说是极为不适的。鱼是变温动物,对水温的波动非常敏感,温度忽冷忽热,鱼的代谢紊乱,本应活跃的下午,反而鱼群在深水里待着不动。我曾在闸口遇到过西风吹拂,水面波涛汹涌,半天只钓到一条不怕浑水的鲶鱼。
钓鱼圈有句老话:“夏钓看风,风对鱼疯。”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风向对鱼口的影响。尤其是当北风或东风刮起时,鱼群会表现得异常活跃。北风带着清凉的气息,水温下降,氧气丰富,鱼儿游得更加轻快;东风则稳定,气压高,鱼吃饵时几乎不挑,竿子下去不久便有鱼咬钩。我曾在湖边遇到过这样的情景,北风3级,三小时内钓了八条大板鲫,其中最大的一条接近两斤。
然而,如果遇上南风或西风,再精湛的钓技也难以施展。记得几年前跟随师傅学习钓鱼时,他总是说:“夏天出钓,先看风向。南风和西风的时候,最好等天转了再去。”当时我不以为然,非要挑战一番,结果大半天过去,收获仅有几只小虾米,晒得胳膊皮肤都脱落了。
夏季钓鱼,本就是与天气对抗的过程。风向变化影响鱼儿的活动轨迹,摸不准风向,再昂贵的钓竿、再香的饵料,也无法改变鱼的选择。下一次出钓前,你会先查看风向,还是依旧带着一腔热情走上钓台,期待着能打破风的束缚呢?
发布于:福建省东南配资-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-加杠杆最安全的证券公司-个人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